山河为卷 奋斗为笔 宜昌峡尽天开大城立

09-30 745阅读 0评论

  万里长江,奔流激荡。

  75载风云激荡,75载砥砺前行。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75年间,峡江儿女用勤劳、智慧、拼搏和汗水,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征途大道上,不断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奇迹。

  75年前,宜昌建成区面积仅2平方公里,人口7.4万,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

  2023年,宜昌建成区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160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6.35亿元,是1949年的3812.2倍,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前50强。

  笃行不怠,实干争先。75年间,宜昌已从滨江小城跃升为国家中等城市,再向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宜昌始终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宜昌坐标”。

  时下,宜昌正以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为统领推进宜昌现代化建设,围绕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的宜昌目标定位,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

  改革开放促发展

  “新”力量澎湃涌现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宜昌人民历来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勇于探索。

  1951年春,当阳锦洪乡的季士国挑头成立了宜昌地区第一个农民互助组,开农业合作化发展之先河;

  1966年8月,长阳“赤脚医生”覃祥官创办“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1978年11月,五峰升子坪公社党委书记孔繁靖决心将土地分等级包干给村民,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宜昌人福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跃升为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安琪集团,从38年前的一家地方科研单位成长为世界第二大酵母公司;兴发集团,从40年前的一家小黄磷厂跻身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腹地有了四通八达的高速,有了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动车组,最偏远的山村有了5G与世界互联互通,打通了快递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宜昌,正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国企改革获评A级,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国有资本向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和价值链的高端领域集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地方国企实现工业总产值564.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63亿元,居全省市州前列。

  企业“走出去”,畅通“新航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宜昌产投集团旗下陆海新通道(湖北)运营有限公司完成首单外贸业务。8月20日,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同比增长462%,创历史新高。宜粮集团推动宜昌特色农副产品出海,初步打通了从产地到韩国的农副产品销售通路。

  8月19日,首批装载兴发集团150余吨草甘膦的集装箱卡车通过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白洋园区卡口,标志着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新址正式封关运营。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是宜昌重要开放平台之一,通过叠加白洋港口功能,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新址实现“前港后区”,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实现水运、铁运、陆运等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发挥宜昌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

  聚焦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围绕落实好“两新”“两重”等重大政策,宜昌市委、市政府深入思考,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推动更多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改革红利落户宜昌。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湖北也在积极谋划建设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并全力争取批准设立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这些利好,叠加沿江高铁、呼南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宜昌长江中上游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宜昌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些都有利于宜昌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更高势能对外开放平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更好把枢纽优势变成发展胜势,也有利于宜昌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等平台优势,加快建设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更好支撑全省新时代“九州通衢”战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微观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宜昌大力激发各类微观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宜昌各地,新场景层出不穷——

  老街区出新招,不断焕新消费体验;实体商业加速“触网”“上云”,积极开拓线上市场;露营、马拉松、夜市、后备箱等新消费受到年轻群体欢迎……“新”力量不断涌现,加速促进内需潜力释放,带动消费回补升级。

  生产车间,智改数转跑出“加速度”。在广汽传祺宜昌工厂总装车间,机器人来回穿梭,机械臂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每52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并在1分钟内完成不同车型自由切换。如今,广汽真正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智造生态化,一部手机就可管全厂。

  在安琪酵母(宜昌)有限公司酵母抽提物生产车间,一辆辆智能小车在既定的轨道上来回穿梭、装卸货物。作为入驻猇亭区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的首个主体项目,该公司建有安琪在宜产能规模最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在这座智能工厂内,机器人有序协作,主导产品酵母及酵母抽提物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宜昌,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在实干实践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

  擦亮生态底色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善治国者必治水。

  宜昌,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三峡工程所在地,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应发展之变,培动能之新。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从“关改搬转”到动能转换……宜昌正加速转换赛道,向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板块转型升级,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微笑精灵”江豚回来了,“临江锈带”变为“滨江绿带”,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

  长江北岸,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巧妙融入一片绿色之中,向“绿”生长。兴发集团投资10亿余元,加快工艺改进和环保提升,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95%以上。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兴发集团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目前,研发黑磷制品获得重大突破,从论吨卖到按克卖,黑磷制品价格每克可达数千元。兴发自主研发的电子级磷酸、硫酸、蚀刻液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以“腾笼换鸟”激活发展新动能。宜化集团以“关改搬转”为契机,以传统煤、磷、盐化工等为基础,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宜都化工园谋篇布局,推进系列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肥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产业。

  黄金水道,绿舟扬帆。“长江三峡1”号、“三峡氢舟1”号相继在宜昌首航。宜昌正朝着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的目标奋楫扬帆、踏浪前行。

  在宜昌,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容。流域综合治理,则是宜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全省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宜昌以当阳市玉泉河、远安县鹿溪、宜都市新桥河、枝江市陶家河、夷陵区墩子河为试点,开启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篇章,旨在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治理之路。

  当阳玉泉河,沮漳河右岸一级支流,典型的近郊岗地型小流域。居民依山沿路星状分布,以单户或2-3户集中。由于地形复杂、空间有限,生搬硬套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构建污水管网和一体化处理设施,难度大且成本高。

  当阳联合北京首创、宜昌宜润等环保专家,结合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在玉泉河试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对分散式农村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三峡大学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监测数据证实了这一技术的卓越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指标降低了60%以上。

  通过同步推进涵盖源头管控、过程削减、末端治理、生态扩容的“河塘同治”模式,玉泉河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

  “天下丛林四绝”玉泉寺、4A级玉泉山风景区,3A级景区玉泉谷……玉泉河流域内,10余处景观节点各具特色,水清更引客,年吸引游客近百万。通过“河塘同治、小田并大田、民宿+”等小切口做法,片区内470人吃上文旅饭、1208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万元,还有493名农民进城安家,努力书写“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新篇章。

  一江碧水穿城过,无限风华两岸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宛若巨龙盘旋在峡江大地,注视着宜昌的沧桑巨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山河为卷,治理为笔,在峡江描绘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

  现代化治理实践

  万家灯火闪耀安居乐业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再到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5年间,宜昌人民用奋斗不断改善民生,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

  2021年5月,宜昌5个贫困县先后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4.2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交出“硬核答卷”。

  以“全市一个停车场”为代表的城市大脑建设、以万物赋码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的实践……基层治理体系正在宜昌城乡得到革命性重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过去,社会治理以政府为主体,决策、实施、评价均由政府自上而下说了算。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了的看不见。能解决问题的人发现不了问题,能发现问题的人又解决不了问题。

  2022年以来,共同缔造成为宜昌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体系构建全面铺开,基层治理开始向“自下而上”和“基层共治”转变。

  秭归县三溪河村是有名的“秭归脐橙亿元村”,脐橙种植面积7000亩,脐橙年销超1亿元。

  曾经,这里山高路陡,黄金果难下山,村落人居环境难提升。面对两难境地,三溪河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围绕群众,运用共同缔造“金钥匙”,探索“小轨道+小积分”模式。如今,三溪河村实现脐橙产业和人居环境双向提升。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的服务牵动着万千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社区服务场景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

  去年,夷陵区入选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不断探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通过调研走访2万余名群众,分析研判2.4万条热线电话,梳理5万余条群众的意见建议,夷陵区确定打造“邻里生活、公共服务、健康医疗、文化休闲、全民学习、创新创业、平安法治、城市安全”八大社区场景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红色服务、卫生医疗三个“圈”。同时,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评体系,精准分析、及时回应、有效解决群众诉求。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宜昌把共同缔造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发挥党建“掌舵”、群众“划桨”作用,推进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老旧小区装了电梯好方便!”“我们老年人都有了健康档案哒!”……市民们一声声点赞,正是他们对城乡现代化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切身感受。

  安居乐业,来自于一代代宜昌人的接续奋斗。

  宜昌,流淌着坚韧担当的文化血脉,迸发出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深厚的人文底蕴,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奋进动力。

  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文化润城”,充分挖掘整合宜昌独有的屈原、昭君、关公等名人文化、水利水电文化、革命文化等文化资源,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顺应市民意愿,以举办公共活动为抓手,把宏大叙事的家国情怀融入群众的烟火日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复一年地积淀,屈原精神的人文底色弥漫在这座城市的每寸空间,渗透在城市的细胞里,滋润着市民身上的浩然之气,更书写了一代又一代宜昌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故事。

  杨大兰、罗长姐、刘发英、易从梅、李广佳、王华君、薛传根、罗官章、李年邦、邓兰舟、陈廷海、方宇翔、冉存英、陈木兰、韩涛……

  从一个好人、一群好人,再到一城好人,凡人善举蔚然成风,并形成宜昌的“好人效应”,助力宜昌四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宜昌街头巷尾,处处上演着令人“热辣滚烫”的“大城小爱”。

  上下求索,奋进新征程。

  宜昌,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又一轮黄金机遇期,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工程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呼南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赋予了一系列省级战略和省级试点,为宜昌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沿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蓝图,宜昌将准确把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宜昌落实落地,在谋改革、推改革中深入实施“1233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4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