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2年骗保上百万元背后,医药大佬们有多慌?

今天 141阅读 0评论

药代联手药店骗保,把行业的又一个“金饭碗”也给掀翻了?

 

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项新规,严格规范医保定点机构对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的管理。

 

特别是零售药店,不仅要定期向医保部门提交患者购药的处方,而且,还要定期与医疗机构“对账”,以确保没有发生违法违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12月底前,医保部门还要针对门诊慢性病等处方药,以及其他金额高、费用大、欺诈骗保风险高的药品开展专项检查。在检查期间,不仅违规的医疗机构、药店将受到处罚,连参保人也面临信用评价降级、减少医保服务便利度等惩罚。

 

这意味着,特药的零售药店市场,也将经历类似医药反腐的检查风暴。

 

而这件事情的起因,则是一天前(10月15日),国家医保局曝光的医药领域的又一骗保大案。

 

根据央视新闻对此案的报道,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筛查发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96名参保人,在药店购药金额特别巨大。

 

比如报道中被点名的复星医药的苏可欣(化学名:马来酸阿伐曲泊帕),售价7140元,当时获批的适应症是用于择期手术前提高血小板之用,每天3片,服用5天,一盒就已足够了。有患者竟然在2年内开出了约160盒,总金额超过100万元!

 

对此,有药店店长接受调查时表示,这是药店授意的。提供假处方的,则是在医药反腐中早就深陷漩涡的“医药代表”。另据药店执业药师所说,这些处方是网上买的,继续加工后形成的。

 

调查组仅在4家药店(建柏家医药连锁哈平路店、思派大药房、宝丰大药房深业店、上药科园大药房)就发现了上万张手写假处方,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公开信息,此案已经移交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部分涉事药房已经暂停营业了。

 

可以说,该案件无论是涉案金额,还是暴露出来的细节,都是惊人的。而这一案件背后,创新药、相关企业的前景更加值得关注。

 

又一个“金饭碗”要砸?

 

央视新闻报道的欺诈骗保案,实际上是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称“国谈药”),也就是此前所讲“灵魂砍价”降价药品有关。对于这些药品及其研发、销售企业来说,医保药店是新的“金饭碗”。

 

涉案药品,基本都是价格高昂的特药(特殊药品,一般是价格高昂的创新药,很多是国谈药),其销售和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至少是需要凭医院开具的正规处方才能购买的。

 

某种程度上说,药店可以销售特药,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也是很多提供创新药的企业认定的“聚宝盆”。

 

要知道,在更早些时候,特药主要是在医疗机构销售,零售药店很少有资质销售。

 

直到2018年以后,“灵魂砍价”迅速推开,大批“特药”集中降价纳入医保,才倒逼情况发生变化。因为进医保的特药中创新药越来越多,它们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药房,还需要经过繁琐的流程,耗时较长。这导致很多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患者,还是享受不到政策利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保部门才在2020年推出了“双通道”政策。这一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一样销售国谈药。截至今年6月份,纳入“双通道”的国谈药已经有430种了。

 

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也给医药市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根据官方统计,2020年到2023年,经由“双通道”销售出去的国谈药总金额增长了200%以上。其中,药店的表现尤其亮眼。

 

比如:芜湖市财政局曾经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该市获得双通道资格的11家定点药店,2020年销售相关药品540.25万元,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548.51万元,到2022年上半年已经达到2324.65万元了。几乎是几何式增长了。

 

涉案的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在市场扩容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从米内网的统计数据看,2021年该药销售增长2000%以上,2022年增幅123.95%,2023年增幅也有25.44%。

 

复星医药的苏可欣是这个系列的原研产品,为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口服药,也早已经是年销超9亿元的“大药”了,是该公司主打产品之一。

 

在复星医药的市场战略中,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双通道”也是重要内容。根据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在其医药分销业务板块,专业药房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

 

对于药店来说,特药也是难得的“肥肉”。


为了争取到更多客户,一些药店基本上不会设置障碍。从央视新闻视频看,老人去药店买药被告知必须凭处方时,表现出来的是难以置信,显然这家药店此前从未要过处方。上述提到的用上百万药物患者,据其儿子介绍,不需要处方的情况下,药店一次可以给他开三个月的药。

 

可以说,国家医保局此次公开的检查案例,似乎也揭开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的阴暗面。

 

随着国家医保局2025年1月1日前述新规落地,如果再不合规经营,一个不小心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金饭碗”又要碎了。

 

医药大佬们有多慌?

 

医药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事实上,随着疫情退去,复星医药发展失速的问题早就受到关注了。客观地说,虽然是靠金融资本起家,很多管线来自并购,但是复星医药仍不失为手握多款重磅药的医药龙头企业,手里确实握着多款国内首创,甚至全球首创的新药。

 

比如:其手中的CAR-T类药物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等都是填补空白的产品,就是本次涉案的苏可欣,也是国内首款CLD(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药物。

 

此外,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就有34个。

 

可以说,在“仿创结合”方面,复星医药是走在全国前沿的。抛开疫情期间引入新冠疫苗和小分子药阿兹夫定、抗原及核酸试剂盒等带来的收益不提,2014年到2018年,该公司核心产品业绩就已经是一路走高了,营业收入的增幅甚至超过34%。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随着医药产业发展逻辑的改变正在成为过去。

 

医改,特别是医保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旧的靠带金销售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被集采、国谈、DRG/DIP(医保支付改革,可以理解为按病种打包付费)等碾压、粉碎,以往占市场主导的公立医院用药体系,已经不再是利润高地了,甚至很多产品还难以进入这个体系。

 

这也是连锁药店骗保案越来越高发,情节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很多本土企业还没有彻底摆脱带金销售的惯性,还没有在合规的领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更糟糕的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今非昔比了。以苏可欣为例。前述已经提到,这款药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首创的价值,进入中国后,市场也在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快速增长的产品,就像肥美的羚羊,其诱人的前景立即引得群狼环伺。

 

可以看到,就是苏可欣这款药2020年8月在中国正式商业化,到2022年4月,已经有17家企业递交了仿制药上市申请。复星医药旗下就有至少3家企业布局了这款药。

 

加之正式商业化几个月就降价50.8%进医保,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就成了企业和销售代表们的压力所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困境。从复星医药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看,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下滑了4.36%、31.09%。如果不包含新冠相关产品,同比下降幅度还进一步扩大到了5.31%。

 

复星医药等医药大佬们已经站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出路在哪里?

 

由于国内购买力有限,出海似乎成了中国医药企业唯一的出路。复星医药在这方面似乎也走到了前列。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复星医药出海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占到了其总营收的1/4。

 

不过,出海也许并不是解决药企艰难处境的万能灵药。

 

成立于1994年的复星医药,既有传统医药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有其发展模式造成的弊病。

 

分析人士认为,复星医药虽然通过并购等方式,在海外有了很好的布局,也引入了多款年销过亿元重磅产品,但是存在销售模式传统、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一方面,复星医药也存在“重销售、轻研发”的情况。在其业绩快速增长的几年,销售费用也居高不下。相比之下,研发投入虽然持续增加但是还不到销售投入的一半。

 

另一方面,复星医药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与其对外投资有关,这也是其常受到业内人士和投资者诟病之处。

 

从全球市场来看,并购扩大规模无可厚非。比如辉瑞,在其发展的后期,也靠并购获得了多款爆款产品,但是,在新药研发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窗口期缩短的今天,如果不够重视研发,其前景就堪忧了。即便是辉瑞,也难以摆脱增长乏力的命运,更何况,复星医药的“运气”似乎没有那么好。

 

复星医药花重金引进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因为价格太高一直难以打开市场,最后不得不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期待以对赌的形式吸引更多患者使用。

 

从今年国谈的初审名单看,阿基仑赛与来自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合源生物的纳基奥仑赛、科济药业的泽沃基奥仑赛都通过了形式审查,或将遭到医保谈判的“灵魂”一刀。

 

此外,资本运作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包括:内部管理上磨合不到位,子公司频频在生产、销售环节被曝出违规行为等。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出增长了7倍以上,但是总金额481.89亿元,在2.46万亿元的总盘子中占比仍然不到2%。在老龄化持续深化的今天,可以预见,治疗肿瘤、自免疾病等严重疾病的特药,迟早会成为中国医保支付的主要目标。而且这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

 

正因为此,卫健委、医保、药监等部门对特药的规范使用越来越重视,监管、惩处都在趋于严厉。这也意味着,再想复制以往野蛮生长、获取高额利润,已经不可能了。

 

未来,创新药的发展既有赖于有政策、资金的倾斜,也需要行业人士真正重视起研发,放弃路径依赖,尽快凭实力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品牌。这也许才是药企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之道。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